把孩子送学前班?父母的焦虑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女儿要4岁了,刚升幼儿园中班,却忽然有了快高考的感觉。暑假刚过,她的同学就已经纷纷开始去什么北大青少英语之类的各种辅导班。最夸张的一个,一周上七节课——英语、算数、舞蹈、合唱、主持、美术外带乐高。

 

今天去接孩子的时候,门口几个外婆外公聚在一起聊,一边谴责着考试制度,一边又恹恹地说:我们家那个笨死了,上了一个月算数班,才刚学会20以内加减法……

 

我大约是了解一些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数学班教授的所谓数学是什么鬼的。他们就是让孩子背:2 3=5……3 2=5……1 4=5……4 1=5……

 

港真,背这些题和背“小老鼠,上灯台……”有什么区别吗?这首儿歌我女儿2岁就会背了,还用一年花几万报个班去学?再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家长花钱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去学一个2岁就已经掌握的技能,还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最可怜的是孩子,成了家长焦虑的随葬品。

 

 

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每家自有每家的认知。有的家长就说:我们家就是打定了传统应试那条路,所以就早做打算。

 

这种想法来自于多年的经验,传统的思维和完整体系所能给到的明确未来。无可厚非,却也不敢苟同。无数家长好像是在千挑细选,左右斟酌为孩子报班的行为恰恰是最大的盲动。

 

都说:在上小学前多学点,上学了就能轻松点,不然压根跟不上。仿佛听上去是千好万好。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百利无害的事情,这些家长有想过这么干的负面影响么?

 

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家里也是在上小学前就给他补课,把一二年级的课程都教了个遍。头二年,这孩子也不怎么听课,照样门门100分,家里可高兴了。很自然,他成为了很多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三年级开始,这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印象里好像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上学期,他便创纪录地考了不及格。

 

他家里人见状立刻麻了爪,开始请家教补习,可越补习成绩越差,最后到中考时,这孩子连普高线也没达到。复读再考,还少了2分,最终无奈去了职高。高中毕业家里找路子进了家工厂,可不久工厂倒闭,不到30岁下岗……后头再也没这个人的消息了。

 

当然,下岗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老干妈不也能成就一个世界品牌?但至少这孩子下岗的那一天,并不是他们家在四五岁就给他上课时所想象的未来。

 

 

前几天有个朋友抱怨说:孩子小学高年级,功课跟不上。

 

我说,他小时候上了学前班吧?

 

朋友说:对呀。我们家孩子10月份生日,学前班上了两年。刚上学那会儿可轻松了,可就从三四年级开始,一年不如一年。

 

于是我把上头的故事告诉他,然后说:我见过所有在上学前就上完一二年级课程的孩子,基本都是到了三年级就跟不上。

 

朋友诧异:为什么?

 

我说: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头二年的课都学过,于是就上课不听讲,反正不听也会,也能考100分。可这种习惯到了三年级以后,基本就都歇逼了。更糟糕的是,这种学习习惯会影响他一辈子,可能会就此失去学习能力。

 

我并不想吓这个朋友,因为确实如此。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仅仅在学校那几年,而是要伴随一生的一种能力。说白了,就算211、985毕业的,找到工作后,当初学校学的那些东西有多少能用上?不都还得再边工作边学习?可如果一个人学习能力差,最终就算考了高分,也不过就是大家口中的高分低能之辈而已,你5岁就会算蓄水池的进水管排水管应用题又如何?

 

 

我并不否认现实的残酷。当初考学那会儿,我妈也会骂我:不管以后你想干什么,高考都是块敲门砖,你不进那个门,其他都免谈。所以,对于孩子学习的问题,即便再开明的家长,也很难免俗的去看分数。

 

但看分数其实是最容易的。这就好像,让孩子背2 3=5……3 2=5……1 4=5……4 1=5……是容易的,但在孩子脑袋里建立“数”的概念是难的。而当家长最难的,恰是要让孩子学会那些分数考不出来的东西,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有个朋友听我这么说,很不以为然:你那都是理想主义,我们还是先解决眼面前的问题。

 

我想说:那并不是理想主义。学习就跟孩子吃饭一样,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当家长比孩子自己还着急吃饭的事儿的时候,一般孩子都不爱吃饭。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你弄死他也学不好。而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能成就的不只是一个好分数,他甚至能够抹平教育资源的差距,招生政策的不公。

 

我以前在一个公司打工。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是个华裔美国人,人工智能科学家。他从小在安徽的小农村长大,别说学前班,连小学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上。但最后,他不仅考取中国科技大学,还留学美国拿了博士,没毕业就创业挖了第一桶金——800万美金……他说起自己的经历,讲最多的故事就是他小时候,家里对他就一个要求——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其他时间不管。所以,他就算下河摸鱼,屁股后头都挂着个闹钟。闹钟一响,便飞奔着回去做作业。

 

所以,学前班重要吗?我觉得不重要。但学会学习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开关,在某个时间点一摁,孩子就会了。而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并且会伴随一生。

 

 

中国父母的焦虑,很多人都归咎于应试教育和制度。这么说貌似深刻其实肤浅,因为谁都可以这么说,任何事都能这么说,所以基本也就是说说。其实中国父母焦虑的真正来源并不是源于制度,而是他们自己,是这些父母认为自己有义务,并且有能力为孩子安排未来。注意,我这里用的不是“规划未来”,而是“安排未来”。是的,就是“安排”——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什么时候上学前班,上什么兴趣班,去哪里上小学,哪里上中学,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公司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这几天开车时央广老播一个公益广告,里头是一台人工智能电脑在说话:恭喜您生了一个女儿,性格设定为乖巧,爱好设定为学习,职业设定为金融分析师,25岁结婚,27岁生育……咪嘛咪嘛……系统已崩溃……崩溃……崩溃……建议将孩子自主成长值调高……现在系统已回复,您的称呼已由管理员更改为——妈妈……

 

一切焦虑都来源于你想控制你控制不了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不可控,所以会失控,因为失控就更加焦虑,想更多办法去试图控制,然后拧巴,越来越拧巴,越来越……反正孩子最可怜。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