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状元查出白血病:为何人们更愿意救助弱者中的“精英分子”?

图片[1]-市状元查出白血病:为何人们更愿意救助弱者中的“精英分子”?-李骏的博客

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丽水市理科状元郑某,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做骨髓移植才能治疗,费用将近百万元。这对于生在普通家庭的郑某来讲,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费用。不过,当郑某的个人情况发布后,3个小时内,竟然募集近80万医治款,同时收到“满屏”的鼓励。

然而,令人感到惊诧的是,依照媒体透露的细节,郑某的父亲因病去世已9年,当时家里就欠下高额债务,一直以来母子俩相依为命。虽然,“家庭情况”不是决定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因素,但在这种家庭条件下,郑某竟能以市状元的身份拿到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很不容易。

可惜,造化弄人,在他即将步入大学前,竟然查出“白血病”,着实让人感到悲伤。还好,随着社交化公益的全面化,郑某得以筹集医治费用。不过,就事论事,虽然郑某在具体的“筹款事件”中,算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因其坎坷中依旧能有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也为“筹款顺利”奠定基础。

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直面人性”,但在人性底色的维度里,人们还是更愿意救助弱者中的“精英分子”。所以,有必要对救助的一些特征进行一下说明。与此同时,也要更清晰的对救助方式进行双向评析。

其一:“救助”的附加条件为何会陷入两极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生活化,“社交公益”已经成为小范围内“自救”的一种方式。但从具体的案例来看,似乎在基本的条件符合救助的情况下,一些特别的条件却成为“刺激救助”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被救助者”算不算弱者群体中的“精英分子”,这对于“救助者”来讲似乎很重。

坦白讲,就是“救助者”是否觉得“救助本身”有价值。如郑某的情况,如若只是普通准大学生,似乎“捐款的力度”就会相对弱一些。而这也再次实证,普遍的救助意义,除却有“打捞弱者”的价值,同时也有救助者“自我实现”的价值考量。

这种情况下,“捐款的力度”往往容易陷入“两极化”,换句话讲,“救助”的附加条件也会更为苛刻。说到底,如若仅是为“治病救助”,就属于“纯粹的救助”。而作为身份的考量以及社交公益的存在,“救助”的附加条件反而比病情更为重要。这实际上,在具体的实际案例中都有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社交公益”的同情心不纯粹,但很管用。

这里不是要讨论“社交公益”好不好的问题,因为毋庸置疑。但是,从“同情心”的成分比重去看,或许并不纯粹。我们很清楚一点,在社交公益上,由于可以直接的看到“捐款的行为互动”,并且实时的可以触及“救助的额度”,这就使得抽象的“同情心”触手可及,所以人们更愿意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救助者”也能在具体的“社交公益”中给自己的“社交人设”加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双赢的局面。当然,之所以要掰扯“同情心”的成分比重,还是基于“救助”的附加条件很重要在看待“救助”。或许有人会讲,这种看待救助的方式,是在亵渎救助者们的“同情心”,但这里强调的是人性的复杂性和可能性,只有直面它,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自己,更好的面对别人。

事实上,对于救助本身,也没必要强调纯粹与否,就像明星做公益,有爱心的展现,同时也会收获名誉上的价值,这实际上不矛盾。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搞清楚“同情心”的不纯粹后,我们还能较为真实的去实施“捐助”行为,就证明公益是有效的。

其三:“救助”的附加条件,决定“救助”效率。

我们从“其一”中的逻辑里,可以实证弱者中的“精英分子”更容易获救,从“救助者”的角度上而言,就是救助的“性价比”要高。从这个意义上看,似乎就能更好的理解,为何年龄小的婴孩和身残志坚的人群更容易被同情,是因为从“救助者”的意义上讲,除却救助当事者本身,更重要一点是“救助希望”。

而多数人的“希望之火”,事实上比所谓的“救助款”更为重要。每一个“救助者”在点燃希望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和周围一些照亮,这也正是“社交公益”在这几年发展迅猛的主要驱动力。不过,这里面有几点关乎“救助”效率的因素不容忽视,更不能回避。

从年龄上看,年龄越小,越容易驱动救助的可能性;从个人影响力(行业的、人群的、圈子的)看,影响力越大,越容易驱动救助的可能性。当然,还有很多较为特别的因素也会决定救助的可能性。就比如人们最不愿意和公益挂钩的“颜值问题”,可“颜值问题”却真切的影响救助本身。

“救助行为”确实高尚,但不能保证所有“救助者”的出发点都在同一水平面。因为确实有的“救助者”,会被“受助人”的“颜值”左右,并摆出救助的姿势。这实际上与人们关注“断臂美人”是一个道理,这没什么好回避的,因为确实真切的存在于具体的救助过程中。

所以,要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关乎“同情心”和“公益心”也都是有门槛的,只有自身带有“希望”的可能性,才会被更多人关注,要不然在病情一样的情况下,那个“年龄小”和“更优秀”的人会最先得到救助,而这与惯常生活中的基本法则近乎一样。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